RFID在醫療手術管理中的應用
由于醫學的進步,許多醫療活動手術相比以往十分的繁瑣而復雜,出錯率也逐漸提高。2016年中國醫院協會問卷調查結果證實,于醫療人員受訪者里面有53%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之中,有過解決不良醫療事件的經歷。其中,因為醫療失誤引起的醫療不良案件,大部分可利用步驟“確認”展開防范。所以,如何更進一步保證手術病人安全性,值得廣大醫院管理人謹慎思考以及分析。
一、RFID手術患者安全監管系統設計
為確保手術病人的安全性、緩解手術病患“確認”步驟以及醫療服務質量,把RFID技術引入手術患者安全監管系統。系統核心是借助微晶片,傳輸無線電波與其無線射頻識別器達到自動辨識。RFID手術病患安全監管系統構架以手術患者安全以及醫療質量為根基,利用資料、信息、認知三個領域,對于系統作出持續改善,系統可針對手術病人識別失誤開展實時監測跟提醒,為病人提供安全的醫療條件,防范醫療失誤狀況,解決手術患者的安全監管。
1. 關鍵技術
RFID標簽記憶芯片能儲存大量數據資料,RFID信息系統可提供準確的程序步驟提示與其流程驗證(身份辨識、臨床信息無紙化以及作業標準化),構建對于不良案件的實時監控以及臨床策略支持,進而減少醫療差錯率。RFID記憶芯片分為主動式RFID芯片跟被動式RFID芯片:(1)主動式標簽芯片,讀取距離遠、速度快;(2)被動式芯片依據頻率有所不同感知方法也不相同。
2 .RFID 手術病患安全監管系統整體方案
建立RFID手術病人安全監管系統不沖擊原有醫院數據系統的運轉。借助RFID信息技術,產生擴展性更加強、資料研究效率更加快的整合型醫療信息系統。客戶端借助RFID識別功能進入系統讀取各類醫療數據資料,并且自動記錄。此特性為之下一步醫療數據資料分析與其系統改良奠定了基礎。并且具備下列5大特點,
(1)身份自動檢驗
在病人手術準備過程之中,借助RFID系統的自動識別功能對于手術流程的各項要素(人、事、時、地、物)展開辨識,做到手術室醫護人員與其系統彼此驗證手術數據資料。
(2)程序自動開啟
系統規劃了病人手術流程的各標準化步驟,每個步驟系統全都會自動開啟并且驗證該流程手術病人的手術流程數據,告訴醫護人員按照標準化流程作出準確的手術程序操作。
(3)請求自動更正
每當病人于手術程序的確認點以及系統標準流程的辨識點時,系統會自動提醒并且表明病人手術資料;若發生手術病人數據失誤,各類醫護人員需重新核實證實,對于錯誤操作及時更正。
(4)自動跟蹤記錄
RFID手術患者系統仔細記載手術過程當中的醫療數據,把人、事、時、地、物完好的跟蹤下來,以便醫院更進一步提高醫療程序與其醫療質量。
(5)數據自動封存
記載的資料立即封裝裝入檔案或是數據庫之內,保證數據不被蓄意更改,保證醫療信息安全性。
3. 系統數據的組成
系統數據首要由資料數據、咨詢數據、知識數據構成,持續重復提高系統環境能使系統更為滿足手術病人安全以及醫療服務品質的需求。
(1)資料數據
傳統手術流程監管之中,盡管某些關鍵步驟環節有醫護人員作出記錄,不過人工記載信息經常數據不夠精準、資料不夠完備,而且這種資料比較難以展開詳盡數據研究,對于提高不佳的流程環節意義不大。因而依據RFID技術患者安全監管系統,自動記錄了手術流程環節的所有數據資料,經由針對手術流程的完整詳細分析,把各環節采集的數據展開比較,對于手術程序的各項要素(人、事、時、地、物)作出跟蹤,做到身份自動檢驗、程序自動開啟、請求自動更正、記錄自動跟蹤、資料自動封存等5大優點,并且在適當時重建評估機制,以此確保手術病人安全性。
(2)咨詢數據
系統可仔細記載手術方向流程,關于流程異常情況,能夠立即作出資料研究,并且展開手術部分失誤流程重建,生成一份完好的手術流程提高咨詢報告。與此同時,系統所記載的正常程序狀況,也可作出咨詢數據分析。對于異常以及正常的數據資料同時分析,可為手術室醫療管理者提供決策分析的參考資料,以便立即調整或是完善醫療知識數據庫。
(3)知識數據
利用長期的資料累積,關于有所不同情形之下的手術流程、環境展開案例研究,得到與其以往有所不同的經驗數據,供醫護人員研習;對于不完備的手術流程,以便為手術病人提供不斷的安全維護。
二、系統硬件設計
為了使RFID手術病人安全監管系統可以得以準確運用,優秀能力的應付功能需求,經由實地考察勘察,可利用下列硬件做到系統功能。
1. 便攜式RFID讀寫器以及顯示器
為手術醫護人員配備便攜式RFID讀寫器以及顯示器設備,包含RFID讀取器的PDA或是IPAD,展開手術病人信息讀取審核,利用內建RFID設備可提高醫護人員針對手術患者流程的證實效能。因此于手術室內,設計固定型式的監視器搭配RFID讀取器。
2. 身份識別RFID標簽卡
系統不僅需要對于病人資料作出證實,也需對于醫護人員資料作出證實,所以選用RFID標簽卡配戴于醫生以及護士便于讀取的方位。把目前市場技術比較成熟的13.56MHz頻率用作本系統的標簽頻率,以此防止與其有關醫療器械相互之間阻礙。顧及到本系統RFID芯片被重復使用以及成本與性能,采用被動式RFID標簽。
3. RFID患者腕帶識別系統
融合手術病人的具體狀況,選用環形腕帶以便于病人攜帶以及醫護人員識別跟讀取。除此之外,為增強病人安全性,選取擁有抗放射性、耐高溫、抗腐蝕、抗磨損等屬性腕帶材質。

三、系統運用
RFID運用在手術患者流程安全監管當中,能確保手術病人安全性。經由RFID手術病人安全監管系統手術團隊員工在處理各項流程程序之前(包括患者報道,迎接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麻醉前、手術時)能保證手術病人身份準確,避免病人手術部位失誤以及流程失誤。碰到手術數據比對異常時,會立即表明具體情況,并且為醫護人員發放錯誤原因分析以及適當解決方法,及時記載各項執行員工以及證實時間回饋數據。在手術檢驗過程當中,RFID無線射頻系統的自動檢驗功能,能夠做到手術病人的安全性識別,減少人為失誤的手術安全隱患。
1. 患者術前等候期間安全確認
率先,護士核實病人資料,提供RFID腕帶并且配戴在病人手臂,RFID芯片寫入病人手術數據,如病歷號、姓名、來源、手術醫師姓名、診斷名稱、手術名稱與其手術部位。且RFID腕帶表面有可識別的病人姓名、病歷號、手術部位信息。與此同時,系統形成Log記載資料到RFID芯片數據庫,記載對于該病人展開詢問、證實以及為其佩戴RFID腕帶的責任護士,達到病人術前身份安全性證實。在手術病人等候手術時。RFID手術病患安全監管系統會自動證實病人手術各項數據。只要發生跟手術病人手術匹配的原定護士不是同一人的狀況,系統的識別作業會提醒信息不恰當,并且浮現警訊提醒,此時護士需要重新證實是否錯帶了病人腕帶或者病人資料含有失誤。依據異常解決標準展開異常處置操作,以此來做到手術等待期間的手術病人安全證實。
2. 病人到達手術室的安全性證實
傳統步驟是由護士口傳病人資料供麻醉與其手術醫生再度證實,這一方式難以辨別執行過程是否準確。因而在RFID系統環境之中,護士攜帶PDA到等候室迎接病人,詢問病人基本資料(以開放式問答)、手術方式與其手術部位,并且借以RFID讀寫器讀取病人腕帶所存儲的資料展開自動比對,再度核實證實無誤。進入手術室之后,由RFID讀寫器讀取標簽病人各項手術信息,與此同時自動載入處理時間于手術動態系統。除此之外,病人到達手術室之后,系統將自動開啟手術護理記錄、PACS、檢查、麻醉記錄、手術記錄等系統,完成醫囑麻醉的準備工作。
3. 手術麻醉安全監管
麻醉醫囑主要由主刀醫師核實手術病人病歷以及各項檢查數據,并且確定手術部位之后,下發麻醉醫囑。護士把病人帶入手術室之后,系統立即開啟,手術室電腦將顯示進入醫囑麻醉入口畫面,此時,必須由主刀醫師利用RFID讀寫器讀取自身的RFID識別佩章之后,方能分派醫囑麻醉各類事項。在此期間,每當主刀醫師展開各項操作時,系統可以自動記錄數據,顯示主刀醫師手術預約的時間以及地點,待核實通過之后,開啟麻醉醫囑執行。與此同時,系統也同步結束檢驗病人手術資料。此時系統浮現下一作業(麻醉開始)的初始畫面,流程包括:進手術室→醫囑麻醉→麻醉開始→麻醉結束→手術即將開始→手術開始→手術完結→麻醉結束→出手術室間等9個時間點,每個時間點會自動記錄,系統自動核實每個時間點的作業時間長度。于這個過程當中,RFID手術患者安全監管系統的運用防止了以往人工手動輸入執行時間所造成的差異,為日后資料統計與其研究工作提供了精準而且有意義的精確資料。
4. 手術安全監管
醫護人員即將工作(皮膚消毒、臥位擺置、導尿、鋪單與其裝置儀器設置)完成之后,即開啟RFID系統的「手術準備」選項,系統自動記錄。系統自動證實之后會浮現「手術開始」的提醒,系統自動記錄主刀醫師行使“第一刀”操作的時間點;「手術結束」則是病人傷口縫合之后,醫護人員結束傷口覆蓋的時間點。系統設計時可由移動護士幫助主辦醫師選取「手術開始」選項,使系統畫面展現手術注意事項以及作業計劃,待手術結束之后,經由主刀醫師親自證實所有事項完工之后,再次用以RFID識別佩章結束系統確定。在這個過程當中,系統可為醫護人員提供手術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各項作業,也可讓醫療小組再度證實是否有遺漏或是疏忽的事宜。
四、效果介紹
大坪醫院在2016年在手術室徹底引進RFID患者手術安全監管系統,展開病人身份、手術形式以及手術部位自動識別,同年2月-5月展開實行效果檢驗。其中,具體行使RFID手術病患安全識別作業1950人,從導入RFID手術病人作業識別程序的偵測表格審核手術患者安全監管履行狀況,安全執行率達到100%。從系統導入前后的流程研究能夠證實,RFID手術患者安全監管系統的運用做到了手術病人的自動身份驗證、自動程序開啟、自動更正命令、自動跟蹤記載、自動信息封存等5項目標,增加了手術病人安全性。
RFID手術病患安全監管系統的使用,再次實現了病人的手術流程,做到了等待報道→術前準備→麻醉處理→手術操作的全流程以及對于,由以往的人工核實流程轉換為RFID系統自動核實,減少了手術醫療失誤以及危險性。即便系統運用初期遭遇了部份阻力,如醫務人員對于RFID手術病患安全監管系統不了解,系統操作不熟知等因素,導致執行率偏低,不過通過多次宣貫培訓和操作訓練,以及技術人員的不斷修改完備,提高了醫務人員主觀接受程度以及參與度。
RFID手術病人安全監管系統實施也獲得院 、手術室、護理部以及信息系統開發人員的極力擁護與其配合,重新設計并且確定適當的病患手術標準化流程。在處理手術過程當中,不僅提高了病人安全準確辨識率,還確保了病人獲得準確與其安全的醫療操作,簡化了手術作業步驟,準確地減少了人為失誤,提高了患者手術安全管理水平。
- 上一條:RFID在航空行李中的應用
- 下一條:RFID在企業自動化生產和裝配中的應用